如何刺激经济目前有三类观点。一是认为只有改革分配制度增加个人收入才能刺激消费。二是认为中国人习惯于存款不爱消费,要将家庭存款挤压出来刺激消费。三是认为,从长期来讲,不存在消费驱动,只存在投资驱动,还是该通过财政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来刺激经济。余永定是这种意见的代表。但他的观点,存在三个致命缺陷。
我们的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没有到达预期,疫后经济复苏严重滞缓,GDP增速逐季下滑,最终的原因是内需不足,这慢慢的变成了慢慢的变多人的共识。但在如何提振内需这件事情上,还存在巨大的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三种路径完全不同的经济刺激意见。
这种观点认为,内需不足是因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缓慢,在个人收入整体上在GDP的占比较国际中等水准低三分之一的前提下,我们的基尼系数也超过世界中等水准且居高不下,导致中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了消费低迷。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应该是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个人收入在GDP中的占比;缩减收入差距,重点增加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既要扩大保障面,还要确保缩小不同身份人员的社保差距。
短期应思考将部分国有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改为平均发给全体国民。三郎最近三年一直在呼吁这一观点。
这种意见认为,中国内需不足并非消费者没钱,149万亿家庭存款就证明了消费者有钱。只是中国人喜欢存款不喜欢消费而导致了消费不足。因此经济政策要做的,是通过上调水电气、医疗教育等政府管控商品与服务项目的价格,降低存款利率,将家庭存款从银行挤压到消费市场。最典型的是任泽平,建议将存款利率降到零来刺激消费。
这种意见是不是正确?那些占有90%家庭存款的5%的高收入者对任泽平的建议不屑一顾。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最有能量也最有权势的一批人,有的是能力将降低到零的存款,转移为中国最挣钱公司的股票和境外投资。剩下90%只拥有10%的银行存款的人,已经在网上将任泽平的这个建议骂得狗血淋头,因为哪怕10元的利息收入,也可能是这些人一天的生活费。
第三种意见认为,从长期来讲,不存在消费驱动,只存在投资驱动,还是该通过财政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来刺激经济。
10月11日,余永定在《怎么样看待一揽子增量政策》一文中具体阐述了他的这种意见。
余永定说,目前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大家意见比较统一,但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有分歧的。其中一点,或者说主流的观点觉得应刺激消费,怎么刺激消费,包括发钱。还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让居民的消费能够增长起来。另外一种观点,还是强调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来刺激经济稳步的增长。
余永定表示,我们到底是消费驱动还是投资驱动?从经济增长方式这个方面来讲,他认为,在短期,增加消费,确实是可提升经济稳步的增长速度。从长期来讲,不存在着消费驱动的问题。
余永定认为,经济稳步的增长历程中,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驱动力只有三个,一个是资本,一个是劳力,一个是技术。这三者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稳步的增长,根本不存在消费驱动经济稳步的增长这个问题。
余永定还认为,在收入不增长情况下,经济就不能增长了?这也不对。发钱到底能不能够真正使消费得到相同程度的增长,还需要讨论。
所以余永定认为,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讲,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才是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最好启动器。
余永定还认为,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并未饱和,即使是挖坑填坑,建了拆拆了建,也创造了收入,对经济稳步的增长发展是有贡献的。他还用贾康说过的一句话来为自己的基础设施投资并未饱和
文章最后,余永定说,他赞成刘世锦先生提出的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在一两年内形成不低于十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
庸俗解读、混淆概念、为既有的经济政策作扭曲的经济学解释,是余永定这篇文章谬误百出的主要原因。
三郎仔细“拜读“了余永定的这篇数千字长文。三郎认为,余永定的解释不符合经济现实,余永定的观点误国误民。
不可否认,就如余永定所言,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消费才能能刺激经济稳步的增长。一般而言,消费驱动存在短期效应。
但余永定有意忽略不提,只有在供给不足,产能紧张的情况下,投资才能通过扩大产能满足消费来刺激增长。在经济学理论上,投资驱动也存在短期效应。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站在当下呼吁提高个人收入刺激消费,我们呼吁的也是解决当下严重的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所导致的经济低迷。
消费驱动的长短期问题,不仅是消费驱动,包括投资驱动,都存在周期性。需求不足就刺激消费,供给不足就刺激投资。用消费刺激只能在需求不足周期中起作用,来否认消费对经济推动力,这纯属东扯西拉。
与此同时,余永定还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满足有效需求的投资,才能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不能满足有效需求的投资,或者不存在有效需求的投资,就是投资浪费,是无效投资,最后投资只会变为消耗资源的库存。
虽然我们没办法回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经济学家一定能证明,先有人的需求,才会有满足这一需求的投资。需求是投资的目的。如果反过来,人岂不成为了资本的奴隶?
因此,即使刺激投资,也应该是通过强劲的消费信号,通过市场自我调节的方式来引导投资。当某一类需求不足价格上涨利润放大时,资本捕捉到这一信号,资本向高利润部门流动的天性,会自然推动资本的投资。从这个方面来看,只要我们通过经济制度确保个人足够的收入和足够的消费,市场自然会让投资与消费达到平衡。因此,需要刺激的,只能是消费,不可能是投资。
第二、余永定混淆了经济发展驱动力和经济发展模式两类截然不同的经济学概念。
余永定认为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驱动力,一个是资本,一个是劳力,一个是技术。这三者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稳步的增长。毫无疑问,这是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但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市场内在的力量,是自然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稳步的增长驱动力的结构,也在出现重大的变化。在我国,六十年前,劳动力可能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30年前,资本起到核心作用;在现在,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核心推动力,既不是投资,也不是劳动力,而是科学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力提高。但不管是资本、劳力还是技术,它们作用于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载体或者途径,自然是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我们谈到的消费驱动经济发展模式和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模式,重点不在于经济稳步的增长驱动力,重点在于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机构,根据本国的经济特点和经济目标,所选择的一种经济发展范式。这种模式涉及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资源配置制度和市场监督管理机制,这是一种社会经管的模式,是一种社会性的力量。
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驱动力,决定着能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决定着供给的能力和高度。而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着消费的规模,决定着有多大的消费能力,有多少生产能力能够被消费而完成经济循环。
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驱动力和经济发展模式,如同传统油车是一种汽车驱动模式,电动汽车也是一种汽车驱动模式。但这两种汽车驱动模式中,驱动力有的是汽油发动机,有的是柴油发动机,有的是电池驱动电机,有的是发动机与电机二合一。
我们所讨论的消费经济增长模式和投资经济增长模式,不仅讨论目前严重的供过于求导致价格紧缩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导致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动力,是来自消费者主导的消费驱动,还是来自官员计划主导的投资推动。前者意味着企业在市场性的消费信号的引导下,自觉地扩大或缩小投资,投向哪些具体的行业和产品方向。
后者意味着企业在官员制定的经济计划、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被动地选择扩大还是缩小投资,投向哪些产业和产品。企业根据官方的投资指引,税率优惠,贷款利率优惠,土地价格实惠,直接补贴优惠,决定投资什么,生产多少。后者这种投资,显然是与消费需求脱节的投资,很容易导致投资浪费或产能浪费。
第三、基础设施投资是否饱和,其标准并非官员们能否找到投资项目,而是现有的消费需求。
不可否认,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俯拾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如此。给长城贴上瓷砖,给故宫换上铝合金门窗,给喜马拉雅山开个十公里宽的口子,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运到南海填平到与海南岛一样高,再把南海的水净化了送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中国最大的内海。
但衡量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足够,是否有个动态的标准,比如消费需求和经济发展动态?像房地产一样一年修完今后五年的市场需求?像高速公路一样把今后五十年的路都修了?
余永定在象牙塔中呆久了,会议文件看多了,习惯了计划和产业政策,从而有意无意中忽略了消费模式与投资模式最大的区别,是企业的投资,应该由市场引导还是围绕官员的经济计划;是围绕产业政策和刺激措施,还是围绕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消费者的需求能力和消费偏好。
久居庙堂之中的余勇定,经济政策,领导指示装多了,以至于容量有限的大脑中,经济学的基本常识被政策和指示越挤越少了,说出来一些混淆基本经济学概念与逻辑的语言,以便为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经济结构中,继续为有利于部分人的财政大规模项目投资、基本建设,寻找逻辑混乱、毫无道理的理由与依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太气愤!浙大一院刘磊医生因伤去世,年仅45岁,好友透露线万元抄底后,撞上5倍大牛行情!减持太快出问题,吐出13.8万元盈利!夫妻二人“深刻反省”,剩余股票仍浮盈340万元
刘汉元:中国已经完全具备条件,用2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对每年5亿吨进口原油的全部替代(全文)
某红书女博主参加名媛培训班可以去联合国演讲?看清背后套路丢人丢到国际化!
员工与领导互骂被开除!互打官司!法院:仅处理员工,不处理领导不公平,公司赔84万!
澎湃OS2.0再次发力:小米15系列、红米K80系列,均有新版本来袭!
OPPO与一加齐发力:Find X8 Ultra、一加S系列、新系统推送都来了
微星Claw 8、Claw 7 AI+掌机终于发布!首发酷睿Ultra 200V、32GB大内存
雷神 Shark 台式机新增“Ultra 7 265K + 4070S”首销,156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