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型材(000619)九万里风鹏正举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ob体育app下载入口

海螺型材(000619)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海螺型材年报的部分指标来看,显示出其业绩高成长性、高收益性及较强的现金获取能力

  深圳3月15日消息:据海螺型材2001年年报显示,2001年该公司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0.7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2.76亿,每股盈利高达1.26元,净利润1.8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48.76%,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1.49元,2001年度的分配预案为10股派2元 含税 ;2002年将采取派发现金红利和送红股相结合的方式,现金红利约占股利分配的50%左右,同时该公司拟在2002年完成增发新股后进行一次资本公积金转赠股本,比例不低于10转赠5。

  塑钢门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欧洲,由于其良好的性能,迅速被世界各国普遍的使用。在欧美门窗市场占有率均在40%以上,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塑料型材行业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九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塑钢门窗的推广和应用也慢慢变得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众多购买的人的青睐,塑钢门窗的使用率迅速提高,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几乎实现了50%的年增长。该公司又是国内第一家首先引进、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发出适合我国建筑特点、得到众多购买的人认同和喜爱的系列型材产品。因此该公司在产销量以及市场占有率上成为国内最大的型材生产企业之一,在同行业中居主导地位,其型材销售量约占中国金属结构协会门窗委员会的可统计塑料型材销量的23%。1999年12月,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建材局等四部委局联合发出《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该规定要求,自2000年12月1日起,在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中,一定要使用节能的塑钢门窗。国家在《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规划纲要》中提出2005年全国塑钢门窗的平均市场占有率要达到30%以上,其中,采暖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其他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不低于35%以上,目前我国塑钢门窗的平均市场占有率约为15%左右,因此就整体市场而言,该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海螺型材也因为其行业介入早、起点高、质量好、规模大,占尽先机。正是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为海螺型材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首先其单位产品利润率较高。根据该公司2001年年报披露,2001年销售塑料型材11万吨,实现出售的收益10.03亿元,以此计算每吨的出售的收益为9118.18元,据调查2001年市场塑料型材的平均市场行情报价在每吨10000~11000元 含税 之间波动,由此可见海螺公司生产的型材产品的价格基本与市场行情报价同步。另一方面,从其成本角度来看:制造塑料型材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为聚氯乙稀 该公司聚氯乙稀约占原材料成本的73% ,1999~2000年聚氯乙稀的价格波动范围较大,大致在5500~8000元/吨,平均价格6500元/吨左右;2001年由于进口聚氯乙稀以极低的价格大量涌入国内市场,1月份聚氯乙稀的报价在5000元/吨左右,据此可以推断聚氯乙稀价格波动应在5000~6500元/吨之间,两项加权应在5800元/吨附近。而2001年年初该公司管理层出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把握机会,采购了大量的聚氯乙稀,使采购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根据以上数据推算,该公司的业务成本应为7亿多元,与公司2001年年报公布的72440万元基本符合。从公司年报看,该公司共有员工848人,由于公司所在地区差别,人均年工资只有1万多元,与发达地区上市公司相比,节省了相当一笔人工费用。这也是2001年海螺型材取得良好业绩的基本原因之一。

  海螺型材取得较高利润的另外一个法宝,则是公司管理层审时度势,抓住行业扩张期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大好时机,在生产规模上快速跟进,取得了市场的主动权,占据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1995年到2001年的6年里,产能从最初的5000吨快速扩张到11万吨,即使与2000年的6.3万吨相比,产能也增长了74.6%,在吨销售价格相对较为平稳、应收帐款没有较大变动的前提下,利润的增长较为可靠。

  1、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该公司从管理入手,积极探索适应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新模式,以划清职责,拟定制度为突破口,从物资管理到财务管理,从生产组织到营销运作,从档案管理到设备管理,从劳动纪律到人事管理,对公司现在存在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严格依据制度来管理,依据制度进行考核,每个部门都是考核者,同时又是被考核者,彼此之间既是合作伙伴关系又是制约关系,在这样一种严密的管理制度下,实现公司的高效有序的运转,避免了推诿扯皮,权责不清,奖惩不明现象的发生。如果说依靠创新的管理模式还仅是从外围进行约束的话,以人为本就是该公司的核心之所在了,工作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海螺最大的财富,出正因为如此,海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业绩的迅速增加。海螺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但保证了其公司的快速地发展,还为国内同行企业输送了优秀的高级人才。这是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2、充分地利用了财务杠杆效应。年报显示,公司截至2001年底,资产合计为10亿元,负债总计为5.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9.6%,不少人认为该比率过高,偿债风险较大,其实在该公司总资产报酬率达到18.84%、目前贷款利率不到6%的前提下,多举借一些债务,与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资金困难而增加财务负担的内函有着天壤之别,积极主动、充分地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为股东创造更大的效益,正是海螺人的高明之处。另外,该公司近日正准备增发3000万普通股,以期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增发新股所得资金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强公司发展后劲。

  3、加速应收款的回笼。该公司2001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为10.77亿元,但年末应收帐款只有1025万元,在许多企业货款难收的情况下,该公司应收帐款的比例显然很低,其问题大多是该公司利用本公司产品供不应求的真实的情况,采取了科学严格的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现款现货制度,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不良货款的发生,年报显示,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2.24亿元,平均每股达到1.49元,这也说明了该公司狠抓资金回笼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海螺型材是科技部确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年报显示:根据芜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于2000年6月关于本公司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批复,2000年度该公司免征所得税,后根据安徽省财政厅财预??2001??101号文件批准,对原开发区批复所得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该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为33%,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自2000年开始计算,税收减免通过列收列支的方式予以返还。为此该公司在2001年补提2000年所得税3227.78万元,追溯调整2000年度的利润;对2001年所得税也进行了计提和收到返还。所得税返还直接增加了公司的净利润,为公司的未来发展积累了资金实力。但是该公司2002年税收返政策能否继续保持,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将会影响未来的利润,不过公司年报称,该公司将会通过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创造更多利润,减少由此而带来的利润减少。

  为了避免许多公司曾经出现的因为行业发展速度的降低而导致公司业绩的下滑,该公司未雨绸缪,在2002年,公司已提出了实现出售的收益16亿元的经营目标,同时公司计划在3到5年内将塑料型材的产量由2001年的约11万吨提高到40万吨以上,以逐步扩大规模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努力成为行业内的霸主。另一方面,公司以产品质量、客户服务、内部管理等一系列的措施加紧实施品牌战略,争取在市场达到成熟之前,顺利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增效的转变。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