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出海考察团报道(一):在印尼看见中国企业本土化的N种可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ob体育app下载入口

用友出海考察团报道(一):在印尼看见中国企业本土化的N种可能

  “在雅加达,时间不是用分钟或小时来衡量的,而是用堵在路上的长度来计算的。

  1月5日,我和一群怀揣着探索精神的企业家伙伴们,踏上了前往“千岛之国”印尼的考察之旅,想亲眼看看,这片土地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着众多中国企业前赴后继。

  我们此行的目的很明确:深入印尼的毛细血管,了解真实的营商环境和市场需求,捕捉蕴藏在蒸蒸日上中的无限商机。

  我们相信,印尼是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市场,尤其对中国企业来说,这里遍地是机会。

  雅加达的交通拥堵,早已“名扬海外”。刚下飞机,就被这“盛况”结结实实地“欢迎”了一番。车流如织,摩托车大军如同潮水般涌动,喇叭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城市景观,也成为了雅加达一张特殊的“城市名片”。

  一位当地朋友无奈地笑着说,他每天上下班单程就要花费一到两小时在路上,“堵车慢慢的变成了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你别说,这看似让人头疼的堵车,反而催生了一种独特的“堵城经济”,也给中国公司能够带来了新的商机。

  想象一下,在漫长的堵车时间里,人们要说明?答案显而易见:便捷的外卖服务、丰富的线上娱乐、高效的共享出行等等。

  印尼的Go-Jek等平台正是抓住了这些“痛点”带来的“碎片时间”和“即时需求”,创造了巨大的商业经济价值。这对深耕互联网经济多年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借鉴和发展方向。

  中国企业可完全将成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带到印尼,并根据当地情况做本土化创新。

  “出海印尼,第一步得把当地的规则摸透,这是根基。根基稳了,才能放心大胆地往前走。”在印尼普华永道公司的参访,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印尼的政策法规体系较为复杂且动态变化,覆盖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进入印尼市场前,务必咨询专业的法律和税务顾问,以确保及时了解最新的法规变化。印尼政府积极吸引外资,并根据不同的投资领域和地区提供不同的激发鼓励措施,旨在促进经济多元化和区域均衡发展。

  例如,新能源领域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及土地优惠,助力产业集群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中,大型度假酒店项目若能创造大量就业,可获前期投资补贴,审批时间也将缩短。

  税收政策同样重要,印尼税种繁多,涵盖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企业增值税一般税率12%,经济特区特定企业,可享受所得税减免。

  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进一步探索并严格遵守当地法规是企业在印尼长期发展的基石;另一方面,印尼政府对外资的积极态度和优惠政策,也为中国公司可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企业出海,首先考虑的是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资金安全,钱能不能收的回来,所以,要深入当地政策的细枝末节里去。”

  第二步,合规。无论哪一家中国企业来到印尼,他都只有一种身份外企。外企要在本地生存,就得考虑合规。”一位同行的企业家如是说,道出了出海的关键所在。

  “入乡随俗,方能落地生根。”这句话在印尼同样适用。想在印尼长期发展,光了解当地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社会。

  第一天下午,我们一头扎进了雅加达最大的纺织品市场。在逛小商品市场的时候,就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同行的几位男士,被那些充满东南亚风情的衣服吸引住了,兴致勃勃地从头到脚给自己置办了一身行头,瞬间就有了几分印尼本地人的模样。

  就像那些在市场里穿梭的年轻人,用真诚的笑容去和每一个潜在客户打交道,真正成为这片土地的一份子。

  在印尼,你非常容易就可以感觉到人们的热情好客和善良淳朴。即使是在拥挤的街道上,也能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友善的笑容。

  本土化,不单单是把产品翻译成印尼语,或者简单地调整一下产品参数。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探索印尼的文化、价值观、消费习惯等等。

  你知道吗?同样的产品,在国内深受喜爱,到了印尼却可能无人问津,这背后的关键原因是“入乡随俗”。

  印尼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状态,企业想要在那里取得成功,就得进一步探索当地情况,让产品贴合当地实际需求,实现本地化。

  在印尼建材交易中心,负责人就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同样是塑钢门窗,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备受欢迎的高端产品,到了印尼却可能无人问津。

  这是因为,印尼的整体生活水平和发展水平与中国一二线城市尚有差距,当地居民在选择门窗时,更看重的是能否满足基本的遮风挡雨、通风采光等生活需求,而不是极致的高品质和先进功能。

  那些在国内畅销的高端门窗,虽然性能优越,但价格也相对昂贵,超出了许多印尼家庭的消费能力。

  反观中国过去常见的那种基础款塑钢门窗,虽然性能比不上现在的高档产品,但胜在价格实惠、安装便捷,恰好能满足印尼居民的日常需求,与他们当下的生活水平和实际的需求更为契合。

  这个例子清楚地告诉我们,进入印尼市场绝不能照搬国内的标准,而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当地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现状,对产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实际做到“入乡随俗”,才能在印尼市场站稳脚跟。

  融入,则是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要求企业把自己当成印尼社会的一份子,热情参加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和当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招聘和管理当地员工时,要尊重当地的劳动法规和文化习俗,提供公平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做市场营销时,要选择正真适合的渠道和方式,用当地人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来进行沟通;在公司运营方面,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和法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参与环保、慈善等活动。

  中国企业在国内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直接照搬国内的那一套,在印尼往往行不通。

  “好的,未必适配这片土地。”只有真正了解印尼的市场和文化,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调整和创新,才能真正融入当地社会,赢得当地人的认可和信任,实现长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印尼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印尼的市场机遇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行业。例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全力支持,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汽车在印尼正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

  这对中国的新能源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他们能够将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带到印尼,助力印尼实现交通的绿色转型。

  我们此行也前往了FCommerce电商产业基地,他们拥有运营众多当地消费品品牌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品牌运营体系。他们尤其擅长利用TikTok和Shopee两大平台,助力出海品牌在印尼市场发展。

  例如,针对初入印尼、面临品牌认知度低等困境的国内出海品牌,这些基地会通过深入调研当地消费者喜好,制定专属经营销售的策略,在TikTok上制作融入印尼文化元素的短视频,在Shopee上精心设计店铺页面和产品展示,并策划优惠活动和直播,有效提升品牌的转化率和复购率。

  “印尼市场就好比是一个赛马场,每家企业都有参赛资格,跑得快慢,能否一马当先要看各家本事。”一位同行的企业家朋友这样形象地比喻。与这些本地的电商产业基地合作,可以轻松又有效地降低市场进入门槛,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并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

  为期六天的印尼考察之旅正在进行中,我们正沉浸式地感受着这片热土的独特魅力。通过对雅加达交通状况、新兴商业模式、政府政策以及与当地居民的真诚互动,我们已初步领略到这片土地蕴藏的巨大潜力。

  在印尼这片充满潜力的市场,机遇从来都在,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皆有触手可及的机会。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那份破局的决心。

  在出发之前,我就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印尼的市场遍地是黄金!”当时,我对这句话并没有太深的体会,或许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夸张的描述。但经过这三天的实地考察,我逐渐发现,这句话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是我们从一些局部现象中窥见的市场机遇的真实写照。

  更重要的是,在印尼这片蒸蒸日上的土地上,许多传统行业正面临着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巨大的市场空白和弯道超车的机会。

  我们可通过更低成本、更现代化的手段,例如移动网络、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平台,高效地连接市场、优化运营、减少相关成本,从而更快地抢占市场占有率,实现商业价值。

  牛华网着重关注全球前沿科技、游戏、电影娱乐及新潮数码,致力于提供实用接地气的产品产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