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速的提升的时代,我们面临着环境退化、资源枯竭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我们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更关乎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秩序稳定。而绿色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强调在保护环境合理规划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月4日下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副秘书长马勇,做客国际金融论坛(IFF)直播间,围绕就
您能否帮我们举例一下,未来我们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世界,从政府端、企业端、包括我们个人,应该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我们现在有一个提法,关于环境治理的一个提法,说是我们现在要建立一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是很重要的。我们讲政府主导,政府主导包括刚才讲的立法,通过立法做到有法可依,通过行政执法做到执法必严,通过司法让损害担责,这是很重要的。企业为主体,因为企业它是一个根本性的市场主体,一方面要去追逐自己的商业利润,另一方面又负有社会责任,刚才讲的ESG,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它不仅有环境方面的责任,也有社会方面的责任,还有治理方面的责任,也要去履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主体,如果他不去履行责任,在生产的过程中就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如果这时候企业不去支付应有的代价,就会造成失衡,产生不公平的竞争。
同时,我们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发展过程当中,也要积极的去参与,一是主动的参与到立法、执法或者司法的过程当中,我们如果发现一些违法的问题,就要去反映、去跟进监督,帮助政府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从自身做起,去为国家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个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手段来支持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我们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日常生活中可能每天上下班都必不可少的要点外卖、每天要买咖啡,每天都会制造着很多垃圾。您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或者是我们打个比方,刚刚说的像一次性筷子、纸杯等这些东西,您有什么小的建议可以让大家再利用吗?谢谢。
对,绿色发展也好,或者是用个人行动来支持可持续发展也好,虽然说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议题,可能大家都感觉非常宏观,不具体,不能落地,真正落地就要从我们个人做起。
第一,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我在准备您的提问之前看了一个资料,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报告当中,有几个数据:2023年全球有7.13亿到7.57亿人面临饥饿,中位数高达7.33亿,相当于全球平均每11个人当中有一个人面临饥饿。但实际上,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现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浪费的现象是非常厉害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之前也有一个数据,说全球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可供养活12.6亿的饥饿人口,所以,你看有7点多亿的人是饥饿的人口,我们每年浪费的粮食能够养活12.6亿,差不多能养活他们一辈子。所以,我想第一个从我做起,要有一个绿色的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包括我们刚才讲的不浪费粮食、不浪费食物,甚至我们在消费当中不去过度消费。刚才前面也讲到,我们去餐厅吃饭,要光盘行动,包括在家吃饭,更应该光盘行动、不去浪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就包括勤俭节约、不浪费。刚才在举例当中提到的月饼过度包装的问题,我们要去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特别是外卖等,尽量能少点就少点,而且在选择当中尽量自己带筷子,不去用那些一次性餐具,尽量从我做起、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第二,培养绿色消费习惯。比如说我们去购买某个产品,我们更愿意去选择绿色、节能的产品,甚至我们买回这个产品之后,要能够循环利用。我们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是一个产品从它一开始设计到最终被废弃、丢弃,都能够按照环境保护或者环境友好型的方式去运转,我用了之后它还可以再生,它对环境是有利的,所以绿色的消费习惯是非常好的。
最后,公众的参与。这点很重要,对一些违法行为或者是其他一些不良行为,我们去制止劝说,甚至对违法行为,我们要去检举举报。另外,我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去推动一些固定的活动,目前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培养公民科学家。以前我们认为,科学家可能更多的是去做一些高大上的研究,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当中,每个人都可以做公民科学家,比如说长期观鸟的,你就对鸟的一些习性,甚至仅凭一个叫声,它是什么种类,这就是公民科学家,通过这些活动和行为,可以去推动可持续发展。
当然就我个人来讲,可能也做得还很不够。在平常交通当中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少用一次性制品,特别是塑料制品。我们机构也在推,而且现在全球也在推,明天11月5号在韩国要举行塑料公约的谈判,希望这一次有塑料公约谈判的文本出来,文本是有法律效力的,尽量的减少塑料或者是一次性制品对全球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污染。我想大家都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单元,家庭做好了,我们整个社会就都好了。
好的,谢谢马老师。的确像刚刚提到的,我们每个人每一天减少一次,比如说叫外卖,或者是减少一次食物浪费,刚刚您提到的食物浪费这件事,我们也刚好在世界粮食日的时候也做了相关的两场直播,也提到了浪费,所以,其实大家也没有必要一边增肥一边减肥,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食物浪费。对自己也好,对整个社会,包括其他的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饥饿人口,包括刚刚您说到像观鸟这个例子也是一样,我之前曾经去过一个养蛏场,当时我拿着一个蛏子,拿出来之后,当地蛏厂的老板跟我说,我们在日光灯下,这样蛏子本身它会特别惧光,害怕光源,因为它长期生活在沙子当中,小时候我给它盖一张纸巾,这样它才不会晕,因为他惧怕光源,在这种强光之下他会觉得晕。比如说我们无论是观鸟等,还是要多了解动物的习性,这样多增长知识之后,才会避免造成一些无知,或者是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它的伤害,这也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您刚才讲的我们把它称之为光污染,或者是光影响。我们现在有一项这样的工作,我们叫暗夜保护,因为现在光污染这个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我们天文观测来讲,我们现在暗夜的条件很多地区是不具备的,因为亮化太厉害,所以我们在推暗夜保护,暗夜保护它有很多意义,一个是因为暗夜保护需要良好的大气系统,刚才讲,对于雾霾的话,无所谓暗夜保护,因为都看不见天空。另一个,实际上暗夜保护它就是保护一些畏光的生物,你刚才讲有很多种的生物,它对光非常敏感,如果过度的亮化,在不适宜的区域或者过度的去使用一些灯光的话,可能对这些生物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破坏了物种在当地的栖息,甚至造成物种的灭绝都是可能的。
像光污染,其实生活在北京的人,无论是光污染还是天气的原因,大家在天上基本看不到几颗星星,偶尔能看到多一点的星星,都会觉得特别的开心。其实光污染问题真的很严重,我们生活在这样的高楼大厦的城市当中,这种反光玻璃对鸟本身也是非常大的伤害。
对的,我刚才也讲到光污染,经常出现小鸟撞在反光的玻璃幕墙上的情形,实际上对鸟的影响是很大的。还有一个信息,是我们国家的天文观测点,以前是在河北的一个地方,因为当地暗夜的条件很好,但现在因为周边的发展,目前已经不具备国家天文所需的暗夜环境,这可能也是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吧。
好的,谢谢。各位观众朋友们,我们在今天的直播中,与马老师一同深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丰富内涵和实践案例。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不仅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绿色生活方式,也探讨了科技创新和政策引领在推动社会向更可持续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更是一种行动的召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也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直播,我们观众朋友们可以从今天做起,减少打车、减少叫外卖的次数,包括买咖啡,等等,我们可以用自带杯(餐具)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从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到绿色科技和政策,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共同迈出绿色未来的重要步伐。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也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在生活中实现这样的绿色理念。
3、绿会副秘书长受访国际金融论坛(二):绿色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5、绿会副秘书长:机遇与挑战,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发展 国际金融论坛专访(四)
6.如何克服社会在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绿会副秘书长接受国际金融论坛专访(五)